古代的学生,一般是指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是隋朝以后古代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官学,是封建社会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明清时期,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明朝时期,北京和南京分别设有国子监,南京的称为南监,北京的称为北监。
国子监的学生也经常放假,有旬假、田假、授衣假等。旬假是指一个月每旬放假一天,即十天放假一天,供学生们休息;田假则是专门为农忙时期而放的假,此时出身于农家的学生都会赶回家里帮忙;授衣假起始于唐朝时期,意为九月天气变冷的时候,专门放假让学生回家准备过冬的衣服。一般而言,田假和九月的授衣假假期都比较长,时间有一个月。
《新唐书·选举志上》说:“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诗经》里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记载。九月之所以成为授衣假,一是因为这个时候开始霜降,天气变冷,二是因为妇女们开始闲下来了。
田假和授衣假应该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假期吧,两者加起来的假期也有两个月。古时的国子监因为设在京城首府,国子监的监生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有的路途很近,有的却很遥远。为了方便学生回家,这样的假期一般都比较长。更为可取的是,这一个月的假期是不包括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的。
唐朝时期的旬假一般是在旬考后的一天放假,田假和授衣假基本上是在五月和九月。如果有一些学生实在因回家的路途太遥远而耽搁了过多的时间,可以申请适当延长假期。当然,唐朝对学生的假期管理制度也有严厉的一面,如果学生申请了适当延伸的假期而没有按时返校,则予以辞退处理。
明朝的太学生待遇十分优厚,每月不仅可以补六斗米,还能获得鱼肉奖励,甚至每月还可以领取一些俸禄。虽然在物质上十分优厚,但学生要穿御定的学生服,如果想回家得皇帝批准才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的学生活动是很不自由的。
在科举制度高压之下,古代学生的暑假生活相比于今天,应该单调许多。
版权所有 翻历史网 Copyright 2018-2022 皖ICP备150211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