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抗敌血战为何大多发生在长江以南?

发布时间:2019-07-05 14:37传承者:Fanlishi来源:未知
字号:

我们看中国历史,自中世纪两宋以来,外患频仍,但汉民族的对外血战往往发生在长江以南。华夏抵抗,几乎成为南人的独角戏。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所以,华夏文明又称“黄河文明”。黄河中下游即中原是华夏的核心地带,这里包括现在的河南全境、以及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的局部地区,基本属于北方范围。但是,这只是华夏的中心地带,而不是全部。早在先秦,华夏就有“九州”轮廓。据传“九州”系中国第一王朝“夏”的创建者大禹设定,战国时代齐国学者邹衍据此曾发表著名“大九州说”,《史记》对此也进行了简要记载,九州即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其中,“扬、荆”二州不在中原,系江淮地带,确属南方。

追溯历史,中国的外患要从秦汉记起。千年外患大都来自北方,汉民族受到草原游牧民族部落侵袭。在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压迫下,汉民族被迫一次又一次南迁,华夏文明中心也一再南移。

1.jpg

从公元4世纪到13世纪,这千年间,中国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

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发生在东西晋之交。

司马晋“乳糜血”,五胡入主中原。司马家的后代子孙,渡过长江,跑到南京“复国”。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北方汉人不甘受异族政权压迫,也纷纷南下移居。从此,偏安江南,就成为汉族弱王朝的常见历史景观。而南迁亦为南扩,江南朝廷,不止于传统“扬、荆”二州,“江、湘、广诸州”,也“赖以得全”。“南国”涵盖了湖南、广东等东南沿海。

对此,史书《隋书》记载得很清晰:“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

也就是说,自汉民族丧失中原,跑到南方的北方汉人越来越多,他们到了南方,保留了很多北方汉人的习惯,和土著的南方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南方汉族朝廷,则对北方移民一般采取善待的安抚政策。这一方面表明他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当时“北人南渡”是“华夏南国”的重要组成。史料记载,仅“五胡乱华”这次,“北人南渡”人口即90万,占当时540万江南人口的六分之一。

第二次北人南迁发生在“靖康之变”。

随着赵宋政权的南移,北宋汴京皇族、贵族、官僚、富商、平民也纷纷追随,“威盛、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南迁人数超过200万。

第三次北人南迁发生在元灭金期间。

元朝建立之前,蒙古与宋金交战频繁,当时,虽然中原已被女真金国控制,但那里依然生活着不少北方汉人。蒙古铁骑在中国北方攻城掠地,烧杀抢掠。他们每攻占一城一地,即大开杀戒,还掳掠人口和牲畜财产。于是,北人闻风南逃,南宋小朝廷再次得到“人口红利”的补给。

大量的南渡北人,不仅带给南方“人口红利”,而且还带去了“文明软黄金”——将华夏原生“黄河文明”带往江淮。长江流域就此取代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文明新中心。由是,中原移民和原属东南“楚人”、西南“川人”一起,组成“新南人”。这些“新南人”成为“华夏南国”中流砥柱。南国汉族皇帝正是倚仗这些人,组成了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譬如“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都是南下的北人。岳飞是河南人,韩世忠、刘光世是陕西人,张俊是甘肃人。他们和南方将士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

可见,北人南迁,南方给北人栖身之地,北人给南方战力回馈,随着北方汉人一起南下的,是中原汉民族的精神血脉。所以,两宋以来,从精英到精神全被“掏空了”的北方血色暗淡,渐次成为长期沦陷之地,不断衍生“伪齐”之流“汉奸政权”。而汉魂之血性在南方彰显愈烈,南人对外族入侵抵抗得越发坚决。

本文链接:http://www.fanlishi.com/lishi/zhanzheng/111.html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ycw0925@qq.com
广告合作:178746369
联系我们
翻历史网热线:178746369
官方交流群:839696151
官方客服QQ:178746369
  • 翻历史网Fanlishi-文史经典传承者

版权所有 翻历史网 Copyright 2018-2022 备案皖ICP备150211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