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朝到战国期间,两军作战的方式主要是以车战为主,攻防的主要武器是战车,军队的主力是车兵。《六韬•虎韬•军用》篇在论述“三军器用,攻守之具”时,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陷坚陈,败强敌”的各种战车。
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这一带地势平坦开阔,适宜于车战。但车的起源很早,据谯周《古史考》曰:
黄帝作车,少昊氏略驾牛,禹时奚仲驾马。黄帝号称轩辕氏,是因为他造了车。但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确切年代不可考,最迟在夏商之际已经出现了车,因在甲骨文中车与衣、甲、弓、矢并列记载,且成为战利品,这里的车应该是战车。在安阳殷墟中也多次出土有完整的商代战车,而且与其他多种兵器同时出土。考古学家据此得出结论:“晚商的考古材料证明,当时的兵种至少有车兵和步兵两种,并且是以车战为主的。”商汤灭夏,所使用的主力是“良车七十乘”(《吕氏春秋•简选》);周武王灭商,使用的主力是“戎车三百乘”(《史记•周本记》)。春秋有名的大战争,多数是车战。
车战成为当时作战的主要方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战车的速度快、机动性强,冲锋时破坏力大,用当时的青铜兵器来对付这种猛冲的战车群是相当困难的;二是中原大地平坦宽阔,适宜于战车的奔驰。因此说当时战车有很大的攻击力和防御力。
周代的车战很讲究编制,每辆战车为一“乘”,包括车上的甲士和附属的徒兵(西周时每乘十人左右,春秋时增至七十二人);若干乘组成一“偏”,每两偏组成一“两”。作战时还要掌握合理的编队,车与车之间要保持合理的距离,以使自己的战车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又不能留下空隙被敌人穿插破阵。据《六韬•犬韬•均兵》说:“五车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有了这样的编队,还要保持合理的队形,这就要求驾御者要有娴熟的技术,使战车能“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吕氏春秋•造威》)。
秦汉时期,以车战为主的战争形式不见了,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一大转变。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是地理环境的变化,秦汉时,战争地域已扩大到华北山地与江南水域地区,在这些地区里,战车无用武之地了。其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钢铁制造的兵器出现了,强有力的弩已用于实战,著名的鄢陵之战中,养由基的箭已经可以射穿七重甲衣,这时,拿盾牌、穿甲胄的战车甲士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恃无恐地冲锋了;三是战争形式变化了,野战减少,攻城拔邑的战争增多,攻坚战当然需要步兵来完成。
在以后的历史中,车战虽消失了,但战车却始终没有被淘汰。战车作为运输的主要工具一直被使用着。历代军事家利用战车克敌制胜的战例也是非常多的。甚至还可以“以车为卫,则非三代弛车出战之法,然自足以御敌制胜也”。
版权所有 翻历史网 Copyright 2018-2022 皖ICP备150211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