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发布时间:2019-08-31 13:33传承者:Fanlishi来源:未知
字号:

文景之治出现在什么时候?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文景之治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吧!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

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面对着这种形势汉高祖刘邦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了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君主专制社会经济成为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

汉高祖死后,吕后当政,期间也一直延续黄老之道,继续休养生息,吕后死后,爆发了诸吕之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为汉文帝,朝政逐步稳定下来。

其后汉景帝刘启即位,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

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安康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由于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出现了天壤之别。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

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由此可知,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政策取得的。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也不是无所事事、放任自流的"无为",而是积极"有为"的。那就是为农民建立平静稳定的生产环境,努力把对农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证农民的劳动得到稳定的报酬。

在排除农民生产干扰方面,一是减轻政府对农民的赋役负担,二是打击豪强对农民的侵害;在保证农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减免农业税,一方面通过财税政策稳定物价。太平盛世,国家的财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标志,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农民的富足程度。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景之治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无为而治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所谓"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原道》篇就阐述了这一思想原则。在行政实践中推行这样的原则,就像《淮南子·览冥》中所说"除苛削之法,去烦苛之事",以及《淮南子·齐俗》中所说"上无苛令,官无烦治"。

无为政治看起来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从另一种种角度看,却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这种政策强调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这种政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

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强化军权

军权是保障皇权最重要的权力,汉文帝在进入长安的当天夜里,就命令亲信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有司衙门分别诛杀少后帝及其三个弟弟于各自的府第。皇帝回到前殿,连夜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汉文帝知道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临的是不断壮大和日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维护统一

由于汉王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然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从文帝即位后就开始激化了。

文帝三年(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只过了三年,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经济措施有哪些?

与民休息

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

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大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粮仓有余财。

减轻杂税

汉高祖登基后,约法省禁,减轻田赋税率,"什五而税一"。汉惠帝时,下令"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可知汉高祖在位的12年间,后期因国家财政上的需要,税率有所提高,但惠帝于汉高祖十二年即位后,马上恢复了原来的税率,使十五税一保持下来,即使吕后当政时也未见改变。

汉文帝时,进一步降低田租的税率,按"三十税一"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而且以后始终不变。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下诏:"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将以往十五税一的田租,又减轻了一半。

鼓励生产

文景二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还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民开荒。

文化措施有哪些?

汉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汉景帝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

对于思想,汉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文链接:http://www.fanlishi.com/lishi/zhongguo/475.html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ycw0925@qq.com
广告合作:178746369
联系我们
翻历史网热线:178746369
官方交流群:839696151
官方客服QQ:178746369
  • 翻历史网Fanlishi-文史经典传承者

版权所有 翻历史网 Copyright 2018-2022 备案皖ICP备15021109号-3